《红河》:时代环境下,边缘人群的情感诉求

66影视小白影视资讯人气:137时间:2021-08-01 12:30:11

特殊时代下,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物质利益改变时,对真情的需求反而变得更加迫切。

《红河》是章家瑞导演“云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凭借这部电影他获得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女主张静初也摘得了最佳女演员的桂冠。

影片以中越边境为大背景,在中越文化交融的地带,选择一个智障但善良纯真的少女阿桃、黑帮老大沙巴、以及中国云南瑶族的世俗男子阿夏为主人公,展开了两段纠葛的亲情长跑和一段凄美的爱情之约。

整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一位越南女士的口述。

影片通过

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男女主角的情感发展历程,侧面描述了时代景象,展示了20世纪末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社会情态,以及对战争的进一步思考。

在100分钟的故事里,章家瑞打造了一个诗意世界,

完成了关于“情”的阐释、对失落亲情的追寻、对纯美爱情的思考。

电影从渺小人物的记录里反映人性的崇高和壮美,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下面我将从人物设计、叙事手法、道具分析三个方面解读这部电影的价值与魅力。

01、人物设计: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边缘小人物可以侧面体现时代背景,通过对人物的分析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导演利用影片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赋予人物以特殊意义,这些人物并不仅仅代表其自身,同时也代表着社会上的各类人群,这使得影片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我选取了影片中最典型的四个人物逐一分析:

①游走于亲情和利益之间的阿水

年轻的阿水只是一个在红河上打渔的姑娘,原本纯真善良,长大后变成了一个市侩的按摩店老板,和各色各样的人交际应酬、趋炎附势,变成了一个眼里只有钱,为达目的她可以不择手段的人。

但是她的身上还保留着人性最底线的一些东西,

探视狱中的阿夏,寻找失踪的阿桃都能体现她身上值得称赞的地方。

应该说,阿水是一个游走于利益和亲情之间的人物,是一个时代造就的女强人。这一个典型性人物同时代表着在改革开放后,为追逐经济利益而进入我国的异国人。

②徘徊于亲情和爱情之间的阿桃

阿桃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尤其在感情上。她对阿夏的付出和给予仅仅是因为阿夏和父亲长得一样的痣,戴一样的帽子,在相处中她对阿夏由恋父向真正的爱情发展。爱情在潜移默化中滋生,尤其是阿夏对着阿桃哭,这是一对恋人相知的结果,说明他们开始走入彼此的心灵。在瑶族的寨子里看过婚礼后,阿桃就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咬指是她感情最深的流露,新娘咬新郎的手指象征生死相依的爱情。

因而,

阿桃是一个徘徊在父爱和爱情之间的女孩。

她善良、纯真、愿意分享和相信世界的一切,眼里总是流露出对世界的美好期待。

因为单纯,她的爱情那么自然地流露;因为单纯,她的一切决定和行为都是发自内心

至于导演为什么要把这个人物设置成智障,我认为就是因为智障的人反而会比正常人更加敏感和单纯。智障就像一抹保护色,使阿桃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相信一切的善,同时,这样一个人物的存在也是对正常人的讽刺。

③深受阿桃恋父情节影响的阿夏

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商贩,会逃电费,会召妓女,没什么大志,只求有口饭吃和有地方睡觉。他以酒为生,没有钱买汽油就去偷,但是他也渴望幸福。他对着阿桃大哭,而阿桃也能理解他的哀伤,

意味着两人达到了心灵的共鸣,是爱情的一种皈依。

最后,当阿桃狂奔而来,为的只是咬指,阿夏就明白了誓言:“掀起红盖头,咬指永相守。”所以

他对于阿桃始终不放弃追寻,最后因为追寻歌声而死,亦是因为追寻爱情而死。

在我看来,本质上阿夏是阿桃恋父情节下的一种创伤体验,由于缺失父爱而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阿夏身上,在父亲的影响下,阿夏的形象变得高大,这种感情也因而变得刻骨铭心。

④没有情感皈依的沙巴老板

沙巴参加过越战,腿残疾后靠走私香烟谋取暴力而迅速致富,有了权力和地位。他也暴力血腥,不过在心理上他只是一个孤寂的老人,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情感皈依。直到遇到了善良纯真的阿桃,让他从心底里想要去爱护和保护这个女孩。出于一种父爱,他阻拦阿夏和阿桃的爱情,因为他认为阿夏不能给阿桃幸福,打伤阿夏的腿只是在给他一个警告。

可以说沙巴老板是影片中人性最好的阐释。虽然他有权有势,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还是一个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小人物。他打伤阿夏也直接加速了自己的死亡。他、阿桃、阿夏,三个人的命运纠葛、连锁反应,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他们的宿命,从侧面展示了命运的不可知和不可抗拒。

02、叙事手法:采用了平行叙事手法,将两段亲情和一段爱情双线同时进行,成了感情世界双向角逐的两方

电影中呈现了三段感情,两段相互纠葛的亲情,一段悲痛的爱情,并且都是以悲剧收场。两段亲情平行发展的同时,还有一条爱情线并行,形成了平行的叙事线。

①两段纠葛的亲情长跑

第一段是沙巴认女的亲情长跑

阿桃父亲因误踩了地雷而丧命,失去父亲的阿桃因此变成了智障。她对父亲的所有记忆都留在一颗痣,一顶帽子,一个小铁盒上。黑帮老大沙巴的腿也是在越战中变成残疾的,他靠着走私香烟而家财万贯。有了金钱和地位,但是没有儿女的他心里始终找不到情感皈依。直到遇到了阿桃这样一个纯真善良的女孩,他希望能像父亲一样爱她,保护她。

电影没有用残酷的战争场面去表现战争,而是选择了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致敬战争。通过感情这一因素去展示战争对亲情的摧残,

阿桃和沙巴就是例子。战争给沙巴和阿桃不仅带去了生理上的伤害,还有心灵上的打击。

阿桃在阿夏身上找寻父亲的影子,沙巴在阿桃的身上倾注父亲的感情。可惜两个同样受战争伤痛,同样渴望亲情的人,并没有实现各自对亲情的皈依。

第二段是阿桃对阿夏错误的亲情长跑

在发廊做清洁工的阿桃在被警察追逐时撞进阿夏的家里,并且把带着帽子,眉间有一颗痣的阿夏当成自己的父亲。阿夏是一个40多岁未婚的社会底层小商贩,世俗、好色、贪财。

就是这样一个迷失在物欲横流中的阿夏触发了阿桃对亲情的渴望。

阿夏一转身竟然成了纯洁善良的阿桃心里的守护神。

在两人的不断靠近中产生了真正的爱情,只是这段爱情只有开始,没有结尾。但是在这场错误的亲情长跑中,阿夏找回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大爱,即便最后他对阿桃没有真正刻骨铭心的爱情,找回人间的爱与关怀不是比什么最重要吗?

②一段凄美的咬指爱情

初见阿夏的阿桃就将他当成父亲,后来在看了瑶族寨子的婚礼后,她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原来是想成为阿夏的新娘。而阿夏一开始甚至利用阿桃为自己的赚钱工具,在阿桃的无私且执着的坚持下,他慢慢对阿桃的感情有了转变。

我认为阿夏和阿桃之间是一段从“恋父情节”变成“男女爱恋”的,并且以悲剧结尾的感情。这样悲惨的结局或许是时代造成的,或许是边缘小人物注定的命运,但这并不影响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爱”。因为爱,渴望亲情的回归;因为爱,期待爱情的到来。

03、道具分析:特定场景下特定道具的出现,有助于完成影片的意象表达,起到了连接人物情感和暗示故事情节走向的作用

一部令人称赞的影片,除了精彩的剧情,演员精湛的演技,精良的制作以外,道具的使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道具作为影片的重要线索之一,往往能一步步揭示人物关系,推动剧情发展。

①插曲《红河鱼》是对人间真情的最好阐释

《红河鱼》是描写真挚爱情的越南歌曲,

这首插曲是带动故事发展的线索性事物。

水是一种生命开始的象征,而鱼就像是人一样。

阿山和阿香彼此相爱,是一种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也丝毫不会被腐蚀的纯真爱情,这与阿水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正是这种对比,使得他们的爱情弥足珍贵。

②表链连接着两代人的情感

从阿桃和父亲的亲情到阿夏和阿桃的感情转变,

表链是一个关键性的连接,就像时间的线索一般,冥冥之中引领着故事的发展。

父亲和女儿的照片更重要的是为以后这种感情的纯粹做了引导,有着和照片上一样的痣的阿夏注定会被智障的阿桃当做爸爸,一切有着宿命般的意味。他们的感情也具有并非男女之情的纯粹意味。

③火车的频繁出现印证着命运的不可知,预示着结局

火车这个道具在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如下:

第一次火车出现,阿夏误认为阿桃失踪,实际上阿桃是去买代表爱意的鞋子;

第二次则是沙巴追到他们,一系列的打斗出现,进而阿夏被打伤;

第三次就是阿桃误以为阿夏死掉,所以枪杀了沙巴。

我认为火车的每一次频繁出现印证着命运的不可知,同时预示着突发事件的发生。

从上述罗列的情节可以看出

每一次火车的出现都对应一件事的发生,

在我看来这件事的发生不可逆转,就像是火车行进不可逆一样,这就是属于命运的轨迹。

影片的结尾让人心酸,但这也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也许一切有无限种可能,但是当命运的车轮开始滚动,一切都无法停止。

总结一下:

电影《红河》以它独特的感情叙事维度而区别于别的故事片,令人回味、留念。开放性的结局,更给观众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影片是导演章家瑞的“边城”,也是所有在世俗间行走的人们心中的“边城”。

同时,

影片对于人文的思考也有很大的警醒作用,尤其是对于弱势边缘人物的关注,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使得故事的发展有了新的张力,而对于人的关注更是符合时代的主题。

故事虽然结束了,但红河仍会不断地流淌下去。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1 66影视 苏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