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外来媳妇本地郎》之外,珠江台还有两样东西让观众难以忍受

66影视小白影视资讯人气:522时间:2021-09-02 09:15:46

2000年,《外来媳妇本地郎》在无数广东人从小看着长大的珠江台开播,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关于“康家老少”发生在西关大屋里的故事受到了无数广东观众的追捧,开播三个月便创下了40点的收视神话。

也正因为《外来媳妇本地郎》取得的成功,此后的广东各地电台都纷纷效仿,《七十二家房客》、《乘龙怪婿》、《广州人家》等短剧应运而生,到了今天,在广东除了短剧之外还是短剧,而且相互间还不停进行你追我赶的相互斗长命。

其实在八九十年代,珠江台也制造出不少经典难忘的短剧或者小品趣剧,比如《孙秀才传奇》、《笑话百出》、《乐叔和虾仔》、《万花筒》等等。

《笑话百出》源自我国古代大量精彩的民间笑话与寓言故事,《乐叔和虾仔》改编自漫画,《万花筒》带有新闻性;可以说他们都是各具特色,精彩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见好就收”。

更重要的是那时的短剧趣剧仅仅是广东电视台精彩的一部分,因为它们还制造了包括《虾球传》、《公关小姐》、《情满珠江》等众多优秀电视连续剧作品。

近二十年以来,广东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除了《外来媳妇本地郎》之外,真的让人想不到别的了,可惜今日的康家带给观众的早已不是欢乐,而是一个家庭的沧海桑田。

康伯康婶在好几年前已经回老家养老;老四康祈祖,妻子走了,儿子也失踪了;老三康祈耀妻子早已换了,而如今女儿也换了;二老康祈宗去世了十五年,苏妙婵一直在守寡,而康天庥却默默地守活寡;大佬康祈光,儿子都换了四个。

对于《外剧》,这些年观众不停喊他们被再消耗情怀,但是他们似乎听不见这种声音,仍然选择自娱自乐。也许《外剧》对于他们的意义太深了,那不仅仅像是他们的家,更像是他们的工作单位。

除了《外剧》之外,观众对于他们从小看着长大的珠江台仍然有两样什么无可奈何的东西。

一,剧集配音。

电视剧很多时候都是一家电视台吸引观众的“主菜”,但是珠江台播出的电视剧却让观众总有一股一听到演员对白就有立马转台的冲动,一切都是拜这些配音演员所赐。

广东电视台译制组早在40年前已经成立,也许他们成为配音演员的时候大多都是年轻男女,但是四十年过后,那几把让观众熟识又难以忍受的声音却一直在观众耳边回荡着。

试想象一下,当一群年轻演员的画面出现时,大家听到却是几把苍老无力的声音在竭斯底里的挣扎,即使是青春偶像剧经过他们的声音一配,马上就让人联想到了一场天山童姥与李秋水争夺无崖子大战。

有观众说,一直都等着这班配音演员的光荣退休,结果等来的却是退而不休,也有观众发出了“此声只应雷公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感叹。

对于号称“第一粤语频道”的珠江台来说,来来去去却是那些苍老无力毫无感情可言的声音,实在让广东观众情何以堪?

二,广告

现在在网上平台看电视剧的时候,大家都会对那些越来越长的广告越来越反感,但是如果你打开珠江台之后,你才会发现网上平台的广告有多么的精简了。

有时候当你打开电视剧看到郑达时,你别要以为是在重播《今日关注》,也许他正在向老年人分享养生之道;有时候当你打开电视剧看到康家人时,你别要以为是在重播《外来媳妇本地郎》,也许他们是在为你推荐一家五星级的养老院。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1 66影视 苏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