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打造爱国大片的博纳也被骂?果然电影是最好的宣传武器

66影视小白影视资讯人气:812时间:2021-07-20 19:30:12

这个暑期档,大热的电影目前只有一部——《中国医生》。

因为电影中演员的敬业表演,电影对武汉疫情初期的真实展示以及对中国医护人员所做贡献的肯定和颂扬,《中国医生》一上映就引发观影潮。

目前,票房已经破9亿,即便是工作日,每天也有大量的观众涌入电影院观看电影,感动并温暖着。

由于主创在拍摄过程中对医务人员带着万分敬意,所以演出的效果很真实,这种几近纪录片式的表演,获得了武汉疫情期间很多专家及原型人物的称赞。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影片原型张定宇院长,感染科专家张文宏医生以及其他很多参加过一线抗疫斗争的医护人员,对电影的评价都很高。

看过电影的观众更是好评如潮,各大平台几乎都是四星和五星,电影将人们又拉回到2020年疫情初期那个时刻,作为亲历者和参与者,中国人对这场疫情以及疫情中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精神都有目共睹。

获得专家的肯定和支持,证明了《中国医生》在电影创作上和艺术表现上的成功,也证明了它在宣扬中国医护人员精神,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方面的成功。

能打造这样一部全民拥护的电影,其背后的制作公司博纳影业,功不可没。但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无端生事的言论,其话术相似,切入点相同,都是为了把“资本”的污名冠给博纳。

这或许是博纳有史以来遭受的最为严重的一次舆论攻击,有一些号或个人,利用观众们的善良和仇富心理,直指电影出品方博纳为(外资)资本势力,发动无知群众要去举报影片、举报片方,恨不得将其打翻在地。

一部全民拥护反映疫情期间中国医护人员和抗疫成就的电影,何以被认为“黑中医”?

一直以主旋律佳作著称,凭一己之力改变中国主旋律电影生态的博纳影业,何以被污蔑为“外资资本势力”?

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做?我觉得事情不仅仅是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首先,我们要看看博纳是一家怎样的电影公司。

凭借对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探索,博纳在中国电影圈已经是独树一帜的存在。

以爱国为基调的商业电影,是博纳的杀手锏。

从最开始的《智取威虎山》到之后的《湄公河行动》,从春节档创造奇迹的《红海行动》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医生》,博纳的电影以爱国为基调,而且它拍出的这类电影,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佳作。

《湄公河行动》豆瓣高达8.0分,《红海行动》更是高达8.3分,在春节档各大贺岁片的厮杀中,后者是生生通过观众的“自来水”实现看似不可能的黑马逆袭登顶春节档票房冠军的。

而《红海行动》也以36.5亿票房排名影史第七。在博纳之前,从来没有哪个电影制作公司能以工业化的能力,成熟的电影制作水准制作出数量如此之多的高口碑,高票房,高质量的主旋律电影。

在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制作方面,博纳既是开拓者,也是领头羊。

但是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电影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商品,它必然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有利武器。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好莱坞在美国意识形态输出方面所起的利刃作用了。

好莱坞出产的电影,自带美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属性,加之美国好莱坞电影是国际电影市场上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影迷最多的电影种类,在为全球观众带去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夹带着许多“私货”,持续不断地对外输出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塑造着美国的国家形象,推行着美国的“文化霸权”战略。

最常见的文化和意识形态输出手段有如下几种:

1、展现美国制度的优越性,明目张胆地将美国的制度描绘成人类制度的典范,这一点在灾难片和科幻片中尤其明显,电影《独立日》《环太平洋》等,一旦全球面临危机,最后充当领导者并拯救地球的永远都是美国。

2、颂扬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专门塑造一些通过努力获得巨大成功的形象,或通过个体力挽狂澜的形象搬上银幕,来营造普通个体的“美国梦”。

这一点在一些战争动作片和超英片中尤为明显,比如《第一滴血》《虎胆龙威》系列,《营救》系列,《美国队长》系列等等。

3、革命意识形态的失信,以及爱国主义的泛滥,在电影中无处不强调美国国旗美国元素的同时,有意无意黑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最近上映的《黑寡妇》即是如此。

电影中的“红房子”即是前苏联泯灭人性培养女性特工的窝点,而加入美国复联的黑寡妇,则在电影中捣毁了这一窝点,拯救了水深火热中的特工同伴。

就连超级英雄本身也带有偏见,美国本土的美国队长高大威猛帅气三观正,而苏联的红色卫士,则又胖又老,一股谐星气质还没什么战斗力。

4、对美国“自由”、“平等”“民主”等国家主流价值的强力输出,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政治共识等。最典型的是《飞越疯人院》,讲一个正常人进入疯人院,鼓励病人民主投票,让病人们为自己的自由和民主而斗争。

这都是美国好莱坞大片常用的手段,而渐渐地,观众和影迷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认为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正确的,这说明好莱坞和美国已经达到了输出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的目的。

目前来看,《中国医生》正是这样的电影,从它开始,我们也利用电影这种宣传武器来凝聚全国观众。

这时候,谁最不安?谁最恐慌呢?想想这几年,是谁一直严防死守中国对外输入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是谁在推特上不停地封我们的口,是谁对我们给出的真相视而不见?联想到博纳今年还有一部重磅大片叫《长津湖》,《中国医生》片头还贴片了《长津湖》的预告,长津湖之战发生在哪场战争里?又是谁对《长津湖》的上映惴惴不安、恨之入骨呢?答案不言而喻。

细数博纳近几年的作品,《智取威虎山》改编自红色样板戏,得到了青年人的一致好评;《湄公河行动》改编自真实案件,第一次将缉毒警的形象展现在大银幕上;《红海行动》讲中国军人;《中国机长》讲中国飞行员;《烈火英雄》讲中国消防员;《中国医生》讲中国医务工作者……

目前来看,博纳是弘扬主旋律电影最多成绩最好的电影公司,在中国电影界,尤其主旋律电影方面,博纳是目前唯一能够拍出像样大片可以跟好莱坞叫板的公司。有这样一直宣传国家,凝聚人民力量,宣扬中国精神的大体量电影公司,是美国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忍的,一定要设法灭掉才痛快。

给博纳泼脏水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打掉爱国主义电影,让观众只能看到美国意识形态的大片。

他们虽然都打着“爱国”的幌子,说的话却都是“恨国”的话,失智的话。

西方敌对势力既然可以在香港埋下那么多暗线,在内地有没有利用群众收买一些自媒体文章混淆视听颠倒黑白以达到他们不可见人的目的呢?

我认为不可轻易下结论,但也不可轻易判断绝对没有。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别的网友发现的证据:

有一个号一直在打着中医的旗号黑《中国医生》,而评论里的高赞,是在黑钟南山院士。

而这篇文章的标题里,赫然出现了“软埋”这个词。这个词的出现,让我后背起了一身冷汗。因为,这是写《武汉日记》的某方的一部小说的名字。

这,似乎给我们一个提示:这些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背后会有什么势力呢?

还是那句话,我们不揣测这些人的动机,我们只摆事实,只放证据!

作为真实纪录中国抗疫成果和中国医护人员贡献的电影,《中国医生》不容抹黑,作为拍摄诸多爱国大片,为凝聚民族力量,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做出贡献的博纳,也不容抹黑。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1 66影视 苏ICP备66666666号